close
今天看了一篇還不錯的文章...
吳凱琳摘錄了一段王文華與史崔勒基的對話,其中史崔勒基的幾個論點我很喜歡~
擷取部分跟大家分享
約翰˙史崔勒基(John Strelecky)曾經問自己: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」
後來,他為自己找解答...
他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且付諸實現,並在自己的書《生命咖啡館》中寫道:
「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做準備,以便在未來能做我們想做的事,卻不肯現在就去實現我們的理想?」
本篇文中作者吳凱琳說:
「改變很難,若這改變必須割捨已擁有的一切更難,所以多數人總是在等,等待獲利最高、風險與損失最低的時機。但人生不同於投資,等到有機會可以做想做的事時,可能已經老到沒有力氣或時間來完成。」
史崔勒基認為自己存在的目的是:享受自己的人生,同時幫助其他人享受自己的人生。
王:「什麼是生存的目的(purpose for existing)?」
史:「當你抬頭望著星空,你所看到的僅是宇宙的0.0000000000005而已,人類是如此渺小,但是我們卻誕生在這世上,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,這是奇蹟;每個人的存在必定有意義和目的,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任務,你人生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完成你存在的目的。」
多數人在遇到困挫,總會矛盾是否該繼續下去...
史崔勒基提到:
「如果在過程中,怎麼都做不好,感覺不對,沒有任何進展,就表示你走的這條路(path)可能是錯的,但不代表你的目的(destination)是錯的,而是你要選擇另一條路去達到你的目的。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凡事要『堅持』(persevere),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。但我要說的是,真正該堅持的是目的,而不是選擇的路徑。拿水流來比喻,水流遭遇石頭,就會繞道而行,最終仍會流到大海;我們應該要學習水流的精神,想辦法繞道而行,不要想著如何穿石而過。」
當王文華問到了史崔勒基的"人生5大事",其中...
把心看得比物質更重要(mind over matter)。
比如像一張桌子,看起來似乎很堅固,但如果你拿顯微鏡仔細觀察,其實有很多地方是有空隙的。
所謂真實,是由我們的心來取決的,不要役於物,要察覺自己的心靈狀態;人生所面臨的任何挑戰,都是你有自覺選擇的結果,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學習應付這些挑戰的技能,學習如何成長。
找個安靜的地方,想想你從小遇到的困難,這些困難都有共通原因,可能是你缺乏自信或其他理由,只是你一直沒察覺;直到很大的災難發生,你才會看清到底是什麼。
你愈了解自己,愈有自覺,才能達到你的存在目的。
最後史崔勒基做了個結論...
人生就像是坐在搖椅上,前方一團迷霧,這是其他人對你的期望、每天看到的各種行銷訊息;你可能看了一部好電影,深受啟發,但感動維繫不了多久就消失了;直到有一天,瀕臨死亡的經驗發生在你身上,霧散開了,讓你看到眼前美麗的景緻,終於可以去追尋你要追尋的夢想,但那時你可能已經老到站不起來。
生涯若沒有結構和計劃,就像是沒有河道的河流,會四處溢流變成一攤水,而不是向前流的河。-約翰˙史崔勒基
史崔勒基 說:
享受當下人生
為什麼總在擔心還要走多遠?如果是擔心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,就犧牲了和當下發生互動的機會。
你就是自我生命的導演
人生只是一齣戲,是你自己在執導這齣戲;這跟好或不好無關,而是你有力量決定這齣戲要怎麼演、要允許誰加入這場演出。
偶爾迷路是必要的
每個人難免有迷路脫軌的時候,只要確定自己不會放棄;當你該走右邊,卻反而走向左邊時,唯一的問題只在於:你是否就永不回頭了,或者乾脆就停滯不前。
王文華 說:
順勢而為
人生本質就是起伏,要順著海浪前行,順勢而為;把每一天當作你人生的最後一天,認真的活出你自己。
重新打好基本功
金融海嘯剝除了每個人身上的國王游泳衣,我們看到自己的裸體,發現自己根本沒實力;這時候更應該重新檢視你自己,哪些基本功夫沒有做好。
看長線,不要看短線
我們太容易困在當下,忘了大時勢;因為當下困境,而蒙蔽自己的眼睛;你得跳脫出來當下、拉高視野,才看得見機會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